交警设卡对司机进行酒精测试
■酒后驾车与文化高低没关系 ■为达预定目的不愿喝也得喝
■拼命劝酒的有谁关心过他人 ■六成开车人士喝到微醺为止
倡议
开车不喝酒
喝酒不开车
本报日前以“喝酒不开车,开车不喝酒”为题展开交通安全讨论。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教育、行政、立法、传媒等方面的有关人士,请他们就酒后驾车现象进行分析评说:现实生活中为何有这么多“酒司机”?
高级知识分子同样会醉驾
吴晟是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、教授、文学博士。目前他正在筹办广东酒文化协会,对现实社会中的酒文化现象有一定研究。他认为“酒司机”现象同受教育程度没有多大关系。“就算没受过多少教育的人也知道酒后驾驶不行,而具有高等学历的高级知识分子,同样会有人酒后驾车。”
他分析酒后驾车的人有四种心理,一是盛情难却,明知要驾车,最终还是经不住被人劝酒;二是虚荣心强,有酒不喝算不了爷们;三是侥幸心理,以前喝酒都没被交警查过,相信这回也一样;四是遇到好酒和好朋友,不肯放过机会痛饮。
下属被点名要喝不得不喝
吴晟认为在领导干部和公司高管中的“酒司机”会少一些,因为他们配有司机。但是他们的下属往往不少人是“酒司机”,因为他们要陪上级喝酒,而多数人又是自己驾车的。
“作为下级,上级要他喝,他不喝觉得不尊敬领导,而领导多喝几杯,就没有了上下级之分,互相可以称兄道弟,这时下级更加不能不喝。这种风气的形成还是跟领导有关系。”
吴晟说,当下级声明要开车,讲义气的上级会说你喝一点点不要过量了。但这种情况是随时变化的,刚上座时可以,喝到一定程度,大家都忘了,领导也忘了。最后下级又当了一回“酒司机”。
新老酒段子反映官场人心
记者向一位行政机关领导干部了解他一周的酒宴应酬是多少?回答是“平均一周不会超过两次”。那么是不是每次都喝酒?回答很肯定:“是,一般都要喝。”有没有为了取悦领导而违心喝酒的情况?回答是“无论是企业还是机关,都有人是用喝酒来达到个人的目的,哪怕喝伤了也愿意,而且情况比较普遍。”他认为其实很多人不见得愿意喝酒,包括喝酒的双方。可是为了达到预定目的,包括为了拿到项目,还是要喝。
中国有个揶揄官场的老段子:“能喝半斤喝八两,这样的干部要培养;能喝半斤喝一斤,这样的干部最放心。”吴晟说这是民间说法,不能据此得出任何结论。但是最近有个意思反过来的新段子:“能喝半斤喝八两,这样的干部不培养;能喝半斤喝一斤,这样的干部不放心。”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以前的酒段子还是受到了重视。
酒桌义气与放弃原则混淆
酒桌“义气”是一种文化,挡不住推不掉逃不脱,而且还令人乐在其中,这使得多数驾车人士或自愿或被迫都当过“酒司机”。吴晟说,酒是文化生活必需品,自古以来不仅红白喜事、节假日庆典活动少不了,在日常生活中它更是人际间交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。就算从来不曾见面的人,只要以酒作媒介,就可以成为朋友。因为酒精能够调动起人性率真的一面,令人卸下面纱感觉更加可爱。也正是因为有这种效果,酒桌义气与放弃原则往往是相互混淆的,有酒好办事成为一种社交模式,为了达到生意或个人目的,一些人不惜在酒桌上舍命陪君子。
古语说“酒逢知己千杯少”,吴晟说现在反过来说,“酒逢千杯知己少”。就是在酒桌上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很少,那些拼命劝酒的人有谁关心过自己,关心过他人?
喝完酒打的买平安的很少
据吴晟大概估计,开车朋友中约70%-80%有酒后开车经历,这个推测同媒体公布的数字大致相同。其中喝到醉意很深的约占30%,喝到微醺的大概60%,完全不喝的只有不到10%。遇到个别人就是不喝,那也是有原因的,要么还要开会发言或主持重要场合的工作,担心喝酒脸红给人看出来影响不好。这也就是说,多数开车人士在宴席场合还是会喝酒,不过相当部分人会有所克制,只是喝到“微醺”程度。
在记者采访的几位饮酒人士中,媒体从业人员孙璇是最为理智的一个。他说为了请朋友喝酒,会打的接送朋友,有一次光车费就花了200多元。“花钱买平安吧。”
“这样的人比较少。”吴晟说。
享受醉驾快感后会很后怕
吴晟认为“酒司机”都有侥幸和自欺心理,一是以为晚上电子眼拍得不清楚;另一个是以为晚上人少不易撞到人。“有个朋友描述酒后驾车时的快感,说没喝酒时不敢开那个速度,尤其是两车交会时那种穿插的快感,那是相当的爽。可是如果突然有人穿马路,或是有车辆变线,他的反应迟钝了,技术粗糙了,转弯也大了,手脚也不灵活了,可是他还拼命踩油门,不知不觉开快车,这时他已经很危险了。”
吴晟对记者说,“酒司机”事后会后怕。一位朋友曾向他描述心情:如果当时发生交通事故,被交警带走那就完蛋了,要重新考证、拘留十几天、吊销驾照、罚款,还要接受个把星期的教育,然后重新考驾照。如果伤了人,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,对受害人的赔偿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,甚至自己要坐牢。
法律约束科普宣传都不够
有资料表明,人在微醉状态下开车,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加大16倍。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的实验也表明,只要喝一罐易拉罐的啤酒,人的反应就迟钝两倍。吴晟认为,现在的人不会轻易相信所谓理论的东西,宁可相信自己是心中有数的,喝一易拉罐啤酒没事,是有关研究把这个作用夸大了。这说明酒后驾车危害性的科普宣传远远不够。
根据《刑法》有关规定,一旦“酒司机”发生交通事故,比如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;因逃逸致人死亡的,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。这个处罚程度是否轻了?广东立法机构的有关人士认为,七年左右的惩罚力度达不到警示他人的效果,这是酒后驾车者存在侥幸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他说:“交通条例谁没学过,如果你们能够把一个严肃的话题以通俗的方式加以包装,让大家乐于了解和阅读,就可以渐渐改变一种固有的文化。”
延伸阅读:
醉酒司机被吊销驾照还驾车
醉酒司机咬伤协管丢了驾照
醉酒司机饮水释酒对峙民警
醉酒后驾车右手臂惨遭切断
众悦驾驶员模拟考试 2014
VIP版 车型:C1 C2
众悦学车网驾驶员理论考试
普通版 车型:C1 C2
小型汽车模拟考试C1 C2
全国通用版 2014年新版
客车驾照模拟考试
全国通用版 车型:A1 A3 B1
货车驾照模拟考试
全国通用版 车型:A2 B2
摩托车驾照模拟考试
全国通用版 车型:D E F